对于大部分带有显示功能的设备来说,屏幕往往是影响其使用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手机这种屏幕主导的产品,显示屏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消费者的使用过程与满意程度。而显示屏显示性能的好坏,往往是其色彩的还原程度、亮度决定的,简单地说就是其展现画面影像梯度的能力。
为了达到更好的显示性能,科学家开始从材料方面进行研究,并逐渐发展到了如今包括
LED、OLED屏幕在内各式各样的屏幕,丰富了产品市场。而就在最近,显示屏或许因为材料学的发展再次迎来突破。
据悉,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和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手性有机半导体。这种半导体能让电子以螺旋方式移动,极大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性能,提升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手性一词指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相重合。在自然界中,手性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特性,但是在电子学领域,大多数无机半导体内部结构具有对称性。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运用分子设计策略,让半导体分子有序地堆叠成右旋或左旋螺旋结构,从而制造出这种手性半导体。
这种半导体能自组装成螺旋堆叠形式,从而使电子能沿其结构螺旋行进,让半导体材料能够发射圆偏振光。圆偏振光具有很强的抗反射特性。采用这种偏振光进行显示,理论上可以带来更好的立体视觉体验以及更广泛的观看角度。因此将这种半导体应用到显示器后,也能让显示器的显示性能获得突破。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半导体材料的使用还能有效的减少光损失,在相同的显示效果下,会比传统显示屏幕更加节能。而能耗是现在许多
电子设备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对于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许多移动设备,这种新型手性半导体,很有可能能够成为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除此之外,相关的技术还有望推动自旋电子学和量子计算等下一代计算技术的发展。这种影响是作用于存储和处理信息方面的。换言之不仅仅是显示屏幕,计算机系统以及数字信息的传输,也可能受其影响获得重要突破。